一次线上聊天的随手记录

# life

疫情期间一次线上聊天的随手记录,未整理。


聊天的人: 周保松、周濂、刘擎、钱永祥
主题: 自由主义与爱国主义
时间: 2020年5月8日美东时间上午
[主办方归档]

(以下为随记)


道德部落

道德之心 乔纳森海特

民族主义 五条道路

民族主义 牛津通识读本

陈宜中

tom waits

保教运动

弱国爱国主义

自由主义为伦理的边界,爱国主义作为(自然的)情感的动力(周濂对后半句持保留)(心理基础是不同的)

自由的爱国主义者

爱国主义真空论

The nation, not the state

非理性、非选择

愿意接受道德上的义务

爱,向往一种理想的状态(理想的标准)

认知和行为

主人的意识

不会颂扬掌权者,爱包涵寄望和祝福

判断正确的方向(弱国->富强,大国->复杂)

多元而分化

没有人可以垄断爱国的论述

爱国主义的本能论

诤友

“法西斯夺走了我的祖国”

爱国民主人士(自有的传统)

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(nation的建构)

只在乎外扬,不在乎家丑(价值优先)

公共的维度(难以进入反思性的讨论)

爱国主义(defensive)和民族主义(aggressive)(区分)(乔治奥威尔)(太过简化)

争夺爱国主义的叙述权,摒弃民族主义的话语

《道德部落》:双加工机制,大脑的自动模式/手动模式

情感上对词汇图像人物的判断,时间效力远高于理性(情感的曝光效应)

“情感是狗,理性是尾巴”

道德心理基础:
关心与伤害,公平与欺骗,自由与压迫
圣洁与堕落,权威与颠覆,忠诚与背叛

缓慢而艰难的说服

一阶:行动(情境,推诿责任)
二阶:反思(器质,强加责任)的视角

困惑:所谓爱就要包容一切,对忠诚的考验,unconditional->如何有效沟通

对国家的父母之爱->对国家的偶像之爱

阿中哥哥

罗尔斯:暂时的确定支点

道德推理的起点:(可能得是)爱国(冒险的想法)->吸纳

谈出一种不一样的理解

以道德说理的方式说服一个成年人改变ta的重大立场

郑鸿生《青春之歌》

偏爱、死忠、愚孝
理性、客观、中正

对世界想象的失真

刘擎还是很坦诚的

超现实的

是对的,是好的,有一天是会实现的

殷海光、胡适

matters news

现实的土壤,政治法律共同体,与自由主义的兼容和冲突

face-to-face的共同体

想象的共同体

沉痛和善意

爱之深,责之切 的边界

文化是遭遇

“引起混乱是一定的,某种程度上我还要刻意地去引起这种混乱。”

就事论事的能力

当事实改变之后,我的观点也会改变,但并非(并不一定)是立场的改变

调整我们的观点,坚持我们立场,也许我们最后没有共识,但我们能达成相互的理解